展览在神武门展厅“重现”著名的克诺索斯王宫遗址,营造沉浸式观展氛围。观众可沿着“代达罗斯”的足迹,从传奇的神话故事,走进真实的考古世界,全方位感受米诺斯建筑、壁画、文字、青铜、彩陶、金饰、石器、印章及雕像艺术之美。
展览以“科技+科普、成就+文化”为主线,围绕工程历史背景、研制历程、主要成就、未来任务等,以实物实证与历史档案相结合的叙事方式,系统展示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以来,以“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为引领,走出的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
本次展览分为“时光凝聚”“光影无限”“华实并茂”等三个单元,共展出梁子明各时期摄影作品110余幅,内容涵盖了大遗址风貌、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修复现场、出土遗物、专家学者考察交流等方面,真实呈现了艰辛严谨的考古工作,同时也展现了老一辈考古工作者坚守本真、怀抱朴素的考古情怀。
由故宫博物院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于2025年4月1日至6月29日在故宫午门正殿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展出。展览开幕式于3月31日在故宫宝蕴楼举行,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主持。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长詹姆斯·容度,凡尔赛宫首席策展人伊丽莎白·梅森内,公
此次辽宁省博物馆携手甘肃简牍博物馆推出“简述中国”展,展品共计253件(组),其中文物248件,仿制品5组。展览从简牍发现的历史、简牍中壮阔的丝路故事、汉代边塞人家的日常生活、汉简中蕴含的书法艺术出发,以简牍为媒介,解码古代甘肃地区独特的文化基因,全面、生动地展现简牍里的丝路文明与中华智慧。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符号、是象征、是源泉,孕育灿烂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多种文化形态在长江流域发生、发展、碰撞、交融,谱写山河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南京,屹立于长江中下游,是江苏省内唯一一座跨长江的历史古都。自古以来便与长江血脉相连,融江而盛,长江如同母亲般哺育着
此次展览延续“墨韵文脉”系列展览主旨,汇聚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及中国美术馆藏品240余件(套),涉及彩陶、简牍、帛书、画像砖、花砖、陶俑、木俑、写经、彩塑、临摹壁画等多个类别。展览分为“绘塑同光”“书刻同辉”两个部分,溯源中华艺术的文化根脉,彰显丝路精神的壮美气象。
本次展览所展出的绘画、雕塑、笔记资料、装置、影像、VR等百余件展品,既是艺术创作与历史研究、哲学思辨的相互启发,也是艺术媒材和视觉形式的扩展和互动,体现了谢晓泽对敦煌藏经洞调研和思考的成果。这些展品以其不同的语汇和视觉效果构成多元的感知维度,引导观众体味人类历史和宇宙运动的交汇。
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也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该展览将从《文物保护法》的诞生、历次修正与修订历程和调整内容着眼,宣传推广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普及文物保护法律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展览分为“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惟殷先人 有册有典”“一片甲骨惊天下”三个篇章,展出了殷墟甲骨文108版,汇集了殷墟商代甲骨文发现和研究成果,通过文物与图文展示、互动体验相结合,寓教于乐,让观众在看懂甲骨文的同时,感受华夏璀璨文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