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一时,翰墨千秋”。2月28日上午在长沙博物馆多功能厅,湖南省文化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湖南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艺术中国》杂志主编曹隽平先生以“近现代湖湘名门书法考”为题,与广大观众畅谈湖湘书法的独特魅力。
曹隽平先生从写字的重要性谈起,他说“字如其人”, 通过书写行为可以投射出人的修为与品格,并以此为引,探寻和解析道州何凌汉、益阳胡达源、湘乡曾国藩、湘阴左宗棠、茶陵谭钟麟五大湖湘名门家族书法相传的现象与文化底蕴。
曹隽平先生提出,湖南在唐代虽然出现过楷书大师欧阳询和草书大家怀素,但此后一千年间,湖南在书法方面影响逐渐没落。当下的史学界有一种说法,即:近代中国史,有半部是湖南人写成。可见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作用。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政治的影响和经济的支撑,湖湘书法真正大放异彩乃是近两百年的事,这与清中期科举考试“以字取人”之风兴盛密切相关,也与曾国藩等人在晚清政坛的崛起密不可分。
曹隽平先生以五大湖湘名门家族书法为脉络,从作品的风格、点画、用墨、结字等方面,全面分析湖湘名门书法的传承与影响。他认为,“江山代有才人出”,湖湘文脉不断,随着中国的崛起,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湖湘书法必将迎来新的灿烂。
讲座吸引了近两百名观众的热情参与。从儿童到88岁高龄的老人,从小学生、家长、退休老人、法医、老师等各种职业,大家听的非常认真。最后的互动交流环节尤其热烈:“曹老师,请问您是怎么看待唐楷书法的呢?”、“为什么练习书法不建议自学成才呢?”、“繁写字体非常复杂,学习书法可以从简笔字开始练习吗?”、“曹老师,我读五年级了,请问我什么时候学习书法比较好呢?最好从什么字开始练习呀?”、“现在孩子们太不了解中国书法了,书法文化丢掉太可惜,希望您多帮忙呼吁弘扬书法艺术”……从习字、书法艺术讨论到书法艺术的传承,提问环节持续了四十分钟,曹隽平先生一一耐心解答,场内不时响起热烈掌声。本次讲座为“独立苍茫——湖南名人书法展”配套讲座,受到听众的好评。在一份调查问卷中一位听众写道:“感谢博物馆的展览和以展览为本的讲座。生在长沙,长在长沙,却对长沙的古今文化、人文精神没有梳理性的认识。希望像这样的活动多开展,以某点为线索,深入透彻的了解湖湘文化。”
(长沙博物馆 肖肖 刘晴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