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亲笔题词发表。之后,每年的3月5日被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今年的3月5日,南通博物苑联手江海明珠网、南通大学团委、南通大学医学院博物苑志愿者团队开展一系列活动,并举办“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为主题的道德讲堂。
一大早,南通大学医学院博物苑志愿者团队的大学生在广场上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布置场地、有的发着宣传册······不一会儿,义诊台前就围聚了一些老年市民,测血糖、量血压、健康咨询,志愿者们忙的不亦乐乎。南通市民们对医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精准的医学知识、娴熟的操作手法赞不绝口!
另一边,南通大学“莫文隋”团队为市民提供维修电脑、修理家电、修理自行车等公益服务,一位市民说,“我家的一个电热水壶坏了一阵子了,外面的家电维修都因为是小家电而不愿意修,但扔了又有点可惜,所以一直放在家里,听说南通博物苑今天有志愿者可以维修小家电,所以我早早的就来了。”当他从志愿者手里接过修好的电热水壶时,他高兴的连声感谢。
张謇于民国元年,从道士手中购得一颗银杏树,使其免遭砍伐。此后人们为颂扬先贤爱护公益、保护自然的善心,将此树誉为“爱心树”。今天,随着又一年度学雷锋日的到来,南通博物苑与江海明珠网牵手,将护树之墙辟为“善愿墙”,为有意帮助他人和需要帮助的人筑起一方园地。游客可在此留下自己的愿望和信息,届时将会有志愿者对游客留下的信息移往“江海明珠网·愿望2016”,通过互联网传递到更大的范围,帮助留言的游客实现愿望。这时,“善愿墙”上已经有市民在上面留言,他们纷纷表达了要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意愿,并向201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吴锦泉致敬。
下午2:30,在南通博物苑报告厅举办“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南通博物苑是南通市道德讲堂的总堂,参加此次活动的不仅有南通博物苑的职工代表、志愿者代表,还有来自我市的十多家道德讲堂的代表来到现场观摩。活动围绕“学模范、作感悟、诵经典、讲传承、送吉祥、发善心、唱歌曲”这七个环节依序展开,一起讲述身边人的故事,传递着爱心正能量。
本次道德讲堂的学习对象是“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南通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大家通过视频了解了这位88岁高龄却仍在坚守老手艺的磨刀老人,数年如一日,将磨刀积攒下来的一枚枚硬币,捐给灾区和慈善机构。他每月生活费不过300元,而捐出的善款却超过了4万元。
在南通博物苑的邀请之下,吴锦泉老人也来到了活动现场。老人步入会场时,全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吴锦泉老人首先感谢大家的支持和投票!他说:“这次参加‘感动中国’颁奖仪式,我的得票数是第二,获奖后,心中感觉很是惭愧和不安。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和磨刀老人,做的只是简简单单的事情。磨刀磨剪子从不觉得苦和累,捐了钱做了好事善事心里觉得踏实和高兴。要问我这么多年怎么坚持做好事做善事的,我认为我在入党时就知道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只要你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你就会坚持下来做为人民服务的事的。我个人的力量虽不大,力量不大也要做好事!力量大就再多捐一点,一直做下去,你们也要这样!”
随后与会观众一起在南通博物苑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了《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和张謇“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的诗句。来自南通博物苑的小小讲解员现场为大家表演了手语舞《感恩的心》。最后,在大家齐唱《爱的奉献》中道德讲堂落下了帷幕。
与会的观众表示,今天观看了吴锦泉老人的事迹内心十分感动,使自己也有了一分做善事的心动,更重要的是今后要切实行动起来,把雷锋精神、吴锦泉老人的奉献精神用于自身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投入到建设“强富美高”的新南通的行列中。
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南通博物苑举办“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目的就是重温雷锋精神,学习当代雷锋,号召大家携起手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志愿精神长存,让爱心曙光永驻。
(南通博物苑 周燕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