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5日下午,长沙博物馆特邀建筑专家刘叔华老师做客“湘城讲坛”,为一百四十多组亲子观众讲述“长沙故事”专题讲座。
刘叔华(人称“刘三爹”),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推动委员会委员,曾参与了天心阁、化龙池巷、白果园巷、太平街、都正街、东沙井、老龙井等历史街巷、历史遗迹的修复。
刘叔华首先介绍了长沙城名称的由来。长沙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无论是星宿故事,还是地理特色,都为长沙城留下了无尽的传说。此外,近年来相继出土的各时代遗迹,无论是浏阳的大塘遗址、战国城墙遗迹、标有“长沙”铭文的青铜戈,还是«逸周书•王会篇»中关于“长沙鳖”的记载,无一不证明了长沙城悠久的历史。
随后,刘叔华从橘子洲的变迁入题,介绍了长沙“山水洲城”的自然环境和城市规模的变化。从春秋战国到明清近代,从长沙国、长沙郡,到如今的长沙市,“五一广场”一带作为长沙城的中心,两千多年来从未变过,这在全国的城市中较为少见。
长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更是一个年轻活力、欣欣向荣的新城,当“老长沙”遇到“新长沙”,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讲座的第三部分,刘三爹特别以古今对照的方式,讲述了长沙发展变迁中的一些节点。从春秋战国的楚南重镇,到1000年前建立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岳麓书院;从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吴简,到隋唐时期繁荣发展的长沙窑;从辛弃疾在长沙建立的“特种部队”飞虎军,到清末曾国藩统率的湘军……长沙城的每一步都在历史的节点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代以来,长沙积极顺应时代的变革,城市建设逐渐步入现代化轨道。设海关、修铁路、开工厂、废科举、办学堂,并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一大批开国将领、优秀人才和革命队伍。如今,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发展,开创了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最后刘叔华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通过现场小游戏的方式回顾了老长沙的地标记忆。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表示非常喜欢这场讲座,通过讲座了解了长沙城名字的由来,以及长沙古城址的位置、规模、格局的发展变化。通过问卷,部分观众表示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长沙的风景名胜、抗战历史、名人故事以及传统小吃等。
(长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