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是春回大地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夜、元夕。这天夜晚不但明月皎洁,而且千家万户灯火璀璨,闪闪烁烁,故又称“灯节”,人们也借以表达对佳景良宵的期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除了看花灯,放烟花、赏月亮、逛庙会、看社火、游灯走百病都是重要的活动内容,《武林旧事》记载:“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明清两代,这一天取消宵禁,人们尽情游乐,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狂欢节”,所以闹元宵成为元宵节的鲜明主题。
天水地区更有“小年大十五”、“没过十五年没完”的说法。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南宅子这座百年老宅“闹”起来,让天水民俗文化活起来,天水民俗博物馆通过多项活动增强元宵民俗气氛,增强民俗体验。
“庆元宵、做灯笼”,手工DIY做起来!做灯笼是天水元宵民俗的重要内容,也是天水人的年俗中最鲜明的记忆之一。天水至今还保留着用宣纸、竹篾制作手工灯笼的传统技艺。为了展示这一民俗内容,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节日记忆,天水民俗博物馆组织了20余个家庭参与了“庆元宵、做灯笼”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亲身参与并体验这种传统的民俗活动,以培养文化自信。
“元宵游灯、走百病”,老宅闹起来!天水不但有做灯笼、赏灯的传统,更有游灯的习俗。旧时,小孩子打着灯笼在大街小巷巡游,一来展示自家灯笼,二来也与别家灯笼媲美,更有甚者相互“斗灯”,好不热闹。其实斗灯还有“走百病”的寓意,有诗云“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共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走百病又叫散百病、游百病、遣百病、除百病等,一般是登高走桥,赴庙行香。天水民俗馆组织孩子和家长们在500多年的老宅——南宅子游灯,旨在重新唤起这些旧俗,让孩子们重拾民俗记忆,把这个属于孩子的节日交给孩子,让传统文化生根。
“齐动手、打灯谜”,益智游戏齐参与。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但随着现代电子游戏的普及,猜灯谜人数有明显下降趋势,为了增强这种高雅的传统文化活动的参与性,天水民俗博物馆一方面邀请这30多个社会公众家庭一起参与灯谜布置活动,另一方面创新传统灯谜形式,增加了文字名物、文博民俗、网络新词……等,使其内容更接地气。通过扩大参与面和创新内容等方法,不仅传承了这项传统的益智游戏,又提高了社会公众参与灯谜竞猜积极性,更让公众在传统娱乐活动中锻炼思维,启发性灵。
(天水民俗博物馆 刘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