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通博物苑春节、寒假期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朋友,尤其是众多的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学习自然科普知识,与大自然进行了亲密的接触;体验了淳朴而厚重的传统年俗,近距离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暖暖红围巾·圈粉贺新年
为了感谢大家对南通博物苑的支持,2月16——20日,南通博物苑开展了“暖暖红围巾·圈粉贺新年”的活动,只要大家关注南通博物苑微信公众号,现场凭手机到新馆总服务台即可领取红围巾一条。活动一推出就受到网民热烈关注,每天前来领取红围巾的热心网民均有秩序地排起了长队,早早的就来苑等候。
“新年寄语”和“狗年晒狗”
戊戌狗年,南通博物苑新馆大厅内还设有“新春寄语”和“狗年晒狗”的活动区域。在这块区域中,观众不仅可以把对新一年的期盼和愿望写下,黏贴在墙上,同时还可以把家中的萌狗照片现场打印下来,和观众一起分享养狗、爱狗的心得。
志愿服务
春节假期,南通博物苑的志愿者在展厅坚持为观众提供讲解、导览服务。春节期间的所有免费讲解都由他们承担,志愿者们所到之处总是围满了人群。
24节气之立春
2月4日适逢“立春”节气,小伙伴们在了解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及“立春”时节的习俗和自然现象后,跟随老师走进园林中,寻找春的讯息:凌寒傲雪的梅花正含苞待放,牡丹已吐出了嫩芽,喜鹊、乌鸫正在欢快地鸣唱——孩子们在快乐地寻找中加深了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植物是如何过冬的?
2月5日,一场名为“植物是如何过冬的?”的社教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好奇。主讲老师以苑区所种植的植物为例,穿行于园林中向孩子们讲解了不同类别植物过冬的不同习性,同时还介绍了工作人员是通过哪些办法来帮助植物过冬的。
中国风——传统百工剪纸
2月6日, “中国风——传统百工剪纸”活动与前两场以“自然”和“植物”为主题的活动不同,这场活动聚焦中国传统工艺之一的剪纸艺术,通过课件演示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向孩子们讲解了中国剪纸艺术的诞生、发展和演变,介绍了剪纸艺术的不同流派,以及各个流派的艺术特色和不同流派之间的差异。在授课内容结束后,工作人员还准备了纸和剪刀,让小朋友自己动手,体验剪纸艺术,加深对剪纸艺术和剪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缤纷冬日·创意乐翻天”快乐科普进社区系列活动
2月6——11日,南通博物苑以“创意乐翻天”为主题,历时5天,先后走进南通学田苑、易家桥、文峰、濠阳、起凤5个社区开展了5场不同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及居民人数约160人,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扩大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年画里的故事
在春节期间,南通博物苑还推出了一系列配合特别展览的社教活动。2月17日, “年画里的故事”通过课件,向孩子们讲解了年画的由来和发展历史,然后根据不同主题的分类,讲述了年画中蕴含的故事,解说了中国人民一直以来通过年画,寄托的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最后,还让孩子们自己体验绘制年画,更加深了他们对于年画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狗年说狗
今年是戊戌狗年,南通博物苑举办了两场与生肖文化有关的社教活动。第一场是2月18日进行的“狗年说狗”活动。主讲老师从动物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狗的由来、狗被人类驯化的过程、狗的分类等等相关知识。
赏兰•养兰
2月19日,为配合特别展览《春报王者香——南通博物苑藏写兰作品展暨兰花艺术展》,、策划了名为“赏兰•养兰”的活动。在这场活动中,讲解了兰花的种植和养护,并带孩子们走入展厅,以陈列中的兰花展品为例,讲解了兰花的分类,不同品种的兰花的特征。
趣谈十二生肖
戊戌狗年话狗的第二场活动是2月20日的《趣谈十二生肖》,主讲老师讲解了十二生肖的来源,十二生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使用及发展、演变,还展示了十二生肖文化在整个东亚文化圈的辐射与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名犬”代表,如“哮天犬”,讲解了它的原型和对它的史料记载。最后,还展示了博物馆馆藏中有代表性的“狗”展品。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寻找冬天里的果实
2月22日,南通博物苑的品牌社教活动系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也续写了新的篇章。果实不是秋天结的吗?冬天到哪儿去找啊?小伙伴们在博物苑的园林里,发现无患子的果皮粘粘的,有淡淡的清香;桂花树的果子还没有成熟,有的种子已掉落到了地上等,通过实地观察、完成任务单的形式,让孩子们知道了果实只是植物生存的一种方式,不同种类成熟的季节也不同,寓教于乐,在游玩中得到了认知和快乐。
“品沈绣•致匠心”——小小工匠来刺绣
2月23日,作为本年度社教活动的收官之作,主讲老师准备了去年大受好评的“刺绣”主题活动。在这场活动中,老师讲解了刺绣艺术的发展与演变,不同的艺术流派与艺术技巧,然后通过手把手的刺绣体验,让孩子们在一针一线中,感受到刺绣文化与刺绣艺术的博大精深。
年画体验活动
为了配合特别展览《新年纳馀庆——江苏传统木版年画展》,新馆二楼特辟“年画体验区域”。观众在这个区域可以亲手制作木版年画,近距离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上了一堂堂精彩生动的课程,度过了一个快乐充实的假期,还纷纷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南通博物苑 文/周燕 周吟 图/社教部 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