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主题讲解第二讲又来啦!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世界地球日。您听说过它吗?您知道它的由来吗?今天的主题讲解,我们就带您一起了解世界地球日,为您讲述主题科普知识,邀请您共同珍爱我们的地球家园。
第一讲:今天地球日
——敬畏自然,善待野生动物,维护生命共同体
(图片来自网络)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和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倡议和组织,人们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自发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群众走上街头,游行、集会和演讲,呼吁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这次活动促使美国政府于70年代初通过了水污染控制法和清洁大气法的修正案,成立了美国环保局。于是,美国民间组织提议把4月22日定为“地球日”。随着环境保护的发展,它的影响日趋扩大并超越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1990年4月22日,全球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世界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活动,呼吁改善全球整体环境。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肯定,2009年4月22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今后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成为各国民众进行大规模环保活动的共同纪念日。
(第5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图片来源于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
中国是“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要参与国之一。每年,中国纪念“世界地球日”,都要确定一个主题,举办一系列活动。今年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想向您呼吁:敬畏自然,善待野生动物,维护生命共同体。
今天,就让我们从一根象牙化石说起。2011年4月1日下午,在安徽蒙城,一位退休教师徐银堂整理自家水塘塘底时,挖出了一根完整的象牙化石及部分古象骨骼,这根象牙化石长260厘米,重约百余斤,牙根直径18厘米,牙尖直径5厘米,经专家鉴定为淮河古菱齿象象牙,经专业人员修复、保护后,如今以完整的面貌陈列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生命演化厅——安徽新生代哺乳动物展区,每天以数万年来不变的样貌迎接着各位观众。它的发现,是对淮河流域已出土的各类型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的补充,对于研究古菱齿象乃至长鼻类的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
距今约4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淮河沿岸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为大象这种大型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是适宜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生存繁衍的一片天堂。淮河古菱齿象就曾生活在这儿,主要是山地森林和平原林地的居住者,现已全部灭绝。它们成年个体肩高可超过4米,体重可达10至14吨,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大象之一。由于牙齿磨蚀到一定程度后,齿板的中央就会扩大呈菱形,因而得名。它们的牙齿适应咀嚼带有少量纤维的多汁植物。目前,这种古象的化石在我国河北、河南、安徽等省都有发现。现代非洲象一般被认为是古菱齿象的后裔。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象类起源和演化的研究一直倍受瞩目。通过发现的化石属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表明它们曾在史前繁盛一时。而如今,地球上仅剩下亚洲象和非洲象两属三种,且数量越来越少,它们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图片来自网络)
近年来,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利用,使大象栖息地受到破坏;人们非法进行象牙贸易、象制品买卖等,更是当前导致大象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据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非洲象大约有130万头,而目前,非洲象仅剩约41万头,亚洲象不足5万头,保护大象刻不容缓。在我国,大象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8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停止商业性象牙加工销售活动,从源头上铲除猎杀野生动物的土壤。这一决定彰显中国打击盗猎行为的决心,以实际行动为世界动物保护做出了榜样。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曾经,地球上有很多美好的生命,因人类的行为而消失,不要再让大象也最终成为遗失的美好。当枪声响起,没有赢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当前疫情仍在继续,大自然以这样的方式警告我们,需要我们重新找回对自然的敬畏。自然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构成,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地球丰富多彩。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你准备好为未来地球做点什么了吗?
参考资料:
[1] 祁国琴.有关中国古菱齿象的几个问题.第七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海洋出版社),1999,201-210
[2] 地质调查科普网:淮河古菱齿象.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