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济南曲山艺海博物馆陆续为广大观众奉上“细说济南曲艺 品读传统文化”系列线上解说,带领大家徜徉曲艺历史星河,探寻传统文化瑰宝。
今天,济南曲山艺海博物馆讲解员为您讲述济南曲艺文化之“南腔北调聚大观”。
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大大刺激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娱乐业的繁荣,流行于京津、河北及山东的各种曲种在济南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一时期,曲艺演出场所成百上千,遍布城区,主要集中于城西繁华热闹的商埠区一带,如新市场、大观园、劝业场和趵突泉等处。
展厅全景之一
到20世纪30年代,济南已是“游艺剧场林立,无论南北伶工,无不争先恐后莅临此间,以献歌艺焉。”1932年,全市正式演出场所39处,艺员240人(其中女艺员88人)。这些曲艺场所采取新型的剧场管理制度,约请一流演员,上演比较文明典雅的节目,代表着当时济南曲艺的最高水平。1950年,全市说书场达20余处,演出团体七八个之多,演员260余人。直到60年代中期,济南曲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演出水平和繁荣的演出景象。
展厅全景之二
曲艺最初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艺人大都是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等露天场所演出,有的艺人把场地固定下来,搭盖席棚或布棚以遮阳避雨,或是走街串巷、登门入户演出。济南开埠及辛亥革命以后,随着社会风气和习俗的变化,曲艺艺人开始逐渐进入书茶馆和杂耍园子演出。戏园为了生存和发展,除演出戏剧外,还兼营曲艺、电影等业务,纷繁多样的娱乐项目自然更能满足不同阶层市民的需求。20世纪30年代,自山东无线广播电台(济南广播电台前身)对外播音以来,广播电台成为济南曲艺演出的重要场所,曲艺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济南旧时曲艺场所一览表
济南解放前有六大商场:劝业场、新市场、大观园、西市场、萃卖场、万字巷。除万字巷专营农副食品外,其他商场都集娱乐、购物、饮食于一体,当时济南绝大部分的书场、半数以上的剧场,以及三分之一以上的电影院都设在商场内。除此之外,济南较有名的曲艺场所还有趵突泉书场、进德会、明湖居以及人民商场等。
大观园书场
大观园始建于1931年,早期以经营娱乐场所为主,其中有第一(大众剧场)、第二(大观电影院)、第三剧场,共和厅书场,中心花园和马戏团表演场。30年代末,大观园内有剧场4个,影院2个,茶社书棚 5个,相声、快书、摔跤、飞叉等地摊10余处,饭店30余家。
大观园内有“杂八地”,其中曲艺演出场所较多。东门内有晨光茶社,专演相声;泰清茶社有刘泰清演唱西河大鼓,马合义演唱木板大鼓(后改说评书),山东快书艺人高元钧及西河大鼓演员李积玉、严春生等也曾来此演出;商场中部有共和厅茶社,以当时著名的“鼓后”鹿巧玲领衔,同时邀请京津演员来演出大鼓书、单弦;共和厅后有李长林“撂明地”说评词。20世纪50年代中期,济南市曲艺团先在电影院南小剧场演出,后迁至晨光茶社北邻的民艺小剧场。60年代初,山东省曲艺团又在西面建百花曲艺厅,与市曲艺团、晨光茶社成鼎立之势,此时其他场所均已停演曲艺。
20世纪40年代大观园一隅
南岗子书场
南岗子书场为济南新市场内说书场所的总称。新市场位于经二纬一路东南,俗称南岗子,建于光绪31年(1905),是开埠后商埠区最老的市场。最初市场内全是地摊,后来才搭起临时性的布棚。几年后经济迅速发展,店铺便全部盖成砖瓦房,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建起小街道10几条,商铺200余家。
新市场自创建起,便以众多的娱乐场所而闻名。1921年前后,市场内就有剧院4处,茶园、书棚多达20余家。30年代,东面金声茶园有王云卿、王云宝姐妹演唱京韵大鼓,风裕茶园有石振邦演出木板大鼓,刘泰清演唱西河大鼓。西面布棚有杨凤山的山东快书,杜春田的京落子,黄春才的西河大鼓,苟春盛的山东落子,张凤池、张凤辉、王三妮的山东琴书,黄春源的木板大鼓。南面布棚有崔金林、黄景利、罗荣寿、高德光、王凤山等在内说相声。此后,评书艺人傅泰臣在西边盖了“泰臣书场”,傅振海修了“振海书场”。市场北门里有同乐小剧场,大鼓艺人刘宝全、鹿巧玲、姬素英、谢文英等曾在内演出。市场中间广场有刘剑秋、杨秀峰等演出方言相声及双簧,另外还有洋片、杂耍。
其时,济南曲艺鼎盛,艺人云集。山东琴书邓九如、五音戏“鲜樱桃”邓洪山、山东快书高元钧等名家,均曾在市场里演出。市场内还有天庆戏院、民乐戏院,马路北则为以大鼓书表演闻名的青莲阁茶楼。后书场逐渐衰败,2008年随魏家庄片区一同拆迁。
新市场昔日景象。新市场始建于1905年,在南岗子旧址上兴建
趵突泉书场
趵突泉书场于清光绪年间开辟,民国时期益盛。望鹤亭、观澜亭、四面亭内,品茗听书者甚多。山东梨花大鼓艺人“白菜心”杜婉君,谢、李、赵、孙“四大玉”,以及杜大桂、白大玉、鹿巧玲,河南坠子演员乔清秀、乔利元等,均曾在此演出。此外,玉兰茶园、民生茶园、卫生茶社、四季春等处,有山东大鼓、扬琴、京韵大鼓、河南坠子、相声等演出。至20世纪三十年代,书场渐趋衰落。
民国时期趵突泉观澜亭上的茶社
劝业场书场
劝业场设于1901年,位于趵突泉南邻。前身为山东工艺局,20年代改为劝业场,1934年又改名为国货商场。抗战时期,因专卖国货而一度成为济南人的骄傲。商场规模不大,却包罗万象,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天井里,相声、书词、魔术应有尽有,外地的戏班也常到此搭席棚、扎台子演出。
此书场兴起于趵突泉书场衰败后的30年代,有立奎茶园、泰祥书场及布棚、席棚五六处。常在此演出的有吴兰溪、张士权、刘泰清、刘起昆、周春泉等大鼓书演员,邓九如、冯子福、冯玉凤等山东琴书演员,张元福、张桂芳等河南坠子演员,吴銮喜、马合义等评书演员,高元钧等人也曾在此说武老二。相声艺人则多在劝业场空地上撂地卖艺。当时崔金林、吴景春、吴焕文、刘剑秋等相声艺人,在南岗子、大观园、劝业场三地轮流说济南方言相声。20世纪30年代,老舍先生在齐鲁大学任教时,经常来此听说书表演。50年代至60年代初,劝业场仍然很热闹。后商场内的铺子大都成了住家户,90年代,随着泺源大街的拓宽拆迁,劝业场已不复存在。
20世纪50年代地方西青龙街
人民商场书场
1949年2月,济南特别市政府为整顿市容,安置摊贩,繁荣市场,决定在当时为空地的经四路东段路北建立综合性商场,将附近摊贩归拢至此,并定名为人民商场。其地面略呈狭长的三角形。当时场内大小街巷有十多条,通称为“段”。整个商场占地并不太大,但商店布局合理,种类众多。由于货品齐全,交通便利,引得众多市民纷至沓来。
商场东边的街道两旁都是商店,而西边的街道几乎都为百姓住户,低矮拥挤的平房连成排。在平房之中有个小土山,民间艺人多在此靠说书、唱戏谋生,每天晚上来听说书的市民络绎不绝,这里成为解放初期济南曲艺演出最集中、最繁荣的所在。20世纪50年代,张立武自建可容三百多人的立武书场,演出市场内座无虚席,门口听众排队等候,可谓盛极一时。西河大鼓艺人李文成在人民商场土山兴建文成书场,由其妻张玉凤伴奏。人称“滑稽大王”的刘剑秋也曾在此“平地抠饼”(即撂地演出)。此外,西河大鼓艺人刘泰清、张田珍,山东大鼓艺人郭凤霞,山东琴书艺人邓九如、冯玉凤,山东快书艺人杜永顺,说评书的马合义、孔祥雨都曾在此献艺。60年代,书场衰落,1976年人民商场大楼破土动工,1982年正式开业。
位于人民商场的中国电影院
西市场书场
西市场书场位于济南市经二路纬十路西,因地处商埠最西端而得名,是济南一处典型的平民市场,小摊贩业户和大众娱乐场所居多。1928年“五三惨案”之后,日寇烧杀抢掠致使一些中小商号破产,只好来此摆摊经营。许多书曲艺人也接踵而来,搭起席棚演出。
随着经济发展,以西新舞台(即今和平影剧院)为中心,在四周建起了许多商铺和娱乐场所。西新舞台能容纳700多名观众,门前有几千平方米的小广场,因此聚集了许多民间艺人在此演出。市场内有同乐、玉生、民生等书场10余家,主要演出大鼓书和山东琴书。20世纪40年代,有刘永长演出评书,黄春源演唱木板大鼓,殷田昌偕家人演唱南路琴书,李文成演唱西河大鼓等。1945年,著名琴书演员杨芳鸿、刘玉霞由济宁来济南,在该市场定居演出。60年代,该市场曲艺演出仍十分活跃。
位于济南市西市场的和平电影院
萃卖场
萃卖场建于1916年,位于经三小纬六路,商埠公园(今中山公园)西北端。与其他商场不同,是一座三层楼房,店面十分阔绰豪华。
一楼出售服装、鞋帽、玩具等百货,尤以金银饰品、碑帖古玩为特色。二楼为几个说书场及可容纳600人的聆音戏院。当时的京韵大鼓名家张小轩、白云鹏,以及最早来济南落户的相声演员“黄小辫儿”黄金堂父子,都经常在此演出。有“鼓界皇后”之称的梨花大鼓演员鹿巧玲来萃卖场演出时,连上海、南京的戏迷都赶来捧场听曲。三楼设有西式餐馆,光顾者大都是商埠的外商、资本家。解放后萃卖场已经停业。
中山公园建于1904年,院内建有电影院,由公园西门可入萃卖场
明湖居
明湖居原址位于大明湖南门外西边路北,是清末民初济南的一处曲艺场所,因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的精彩描述,明湖居闻名遐迩。20世纪20年代,随着商埠一带新型书场、戏院的兴起,明湖居的经营日渐清淡,这里逐渐改为供游人歇脚、喝茶的茶社。后年久失修,1937年拆除。
2009年,济南市政府重建明湖居。新建的明湖居位于大明湖南岸,钟楼寺遗址北侧,是一组具有老济南特色的二层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听曲品茗,是一处集文艺演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园林式演出场所。
清代戏楼南丰楼,21世纪初曾被开辟为明湖居书场。始建于清朝末年,
是济南市区现存较大,历史最为悠久的木质古戏楼。
进德会
1925年在经七纬五路建成的游艺园,是济南最早的纯粹性游乐园,1933年改名为进德会。游艺园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园林化建筑,园内大戏院、小戏院、杂艺场、电影场、马戏场、地球(保龄球)场、篮球场、游泳池、动物园以及餐馆、茶社等一应俱全。“五三惨案”后,游艺园生意大受影响,日益萧条。
1932年8月,韩复榘主持成立进德会,以“砥砺德行,促进文化,戒除一切恶习,养成健全人格”。会址起初定在皇亭体育场,后迁入游乐园。1933年以后,游乐园的设施不断完善,但因进德会政治色彩浓厚,来此游乐的普通市民大为减少。
这里的杂艺场十分活跃,除放露天电影外,还有曲艺、杂剧、魔术等演出。京韵大鼓名家白云鹏、张小轩,山东大鼓名角鹿巧玲,河南坠子名伶乔清秀,评词家王少堂,滑稽大鼓富少舫,单弦拉戏盲人艺术家王殿玉,五音戏泰斗邓洪山,魔术家张敬扶等都在这里表演过。进德会还成立了国剧研究社,扩建了京剧大戏院,杨小楼、高庆奎、梅兰芳、程砚秋等京剧大师均曾来此献艺。
1937年12月济南沦陷,主张“焦土抗战”的韩复榘派人放火烧毁了进德会,日本侵略者将其改为昭和园公园,1940年改为兵工厂。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把它改为机械厂。济南解放后,此处改为济南第一机床厂。
进德会老剧场内景
北洋大戏院
北洋大戏院于1905年建立,初名兴华茶园,位于经二纬三路通惠街,原为席棚,后改建为楼房,座席原有1000余个。1914年改为商乐舞台,1919年改为上舞台,1932年为聚华戏院,1934年又改为北洋大戏院,1951年为实验剧场,1954年重建定为人民剧场,1992年恢复北洋大戏院。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程砚秋、尚小云、侯宝林、马季等多位著名表演艺术家,都曾在此登台献艺。该剧院是济南市较早的戏剧演出场所,也是山东省历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在使用的专业戏剧演出场所,在海内外梨园界和广大戏迷中享有较高声誉,2007年被济南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50年代人民剧场(进北洋大戏院)
这些场所现在虽不复当年的景象,但它们已成为老济南人永远的记忆。
至此,相信您对近现代时期济南曲艺的诸多演出场所有了一定了解,下期济南曲山艺海博物馆将为您讲述济南曲艺文化之“说书唱戏汇泉城”,敬请期待!
感谢您的收听。
济南曲山艺海博物馆 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