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指头生活三百年——高其佩与指头画派”展将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展出。本次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主办,联合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鲁迅美术学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铁岭市博物馆等多家富于指头画收藏的文博单位和高等院校共同举办。展览首次将高其佩作品、高其佩传派作品、近现代及当代指画作品联合展出,此外,指头画派波及的港澳台地区及日本、新加坡等地指画家的作品皆有展出,共计145件/组作品(其中高其佩作品48件/组、高其佩传派28件/组、近现代作品57件/组)。展览主题之新颖、参展作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国内指画展览中尚属首次。
指画艺术及其创始人
指头画又称手指画、指墨,是中国画里的一个特殊画种,它可以用拇指、四指、手掌、手背和指甲作画;但多以食指为主,辅以拇指、小指;泼墨时四指、手掌、手背并用。画纸大多用熟宣纸,技艺达到最高境界用渗透性很强的生宣纸。
指头画的创始人是清代的高其佩,在高其佩之前,唐代张文通也曾用手指头修改画中局部,但没有系统地用手指头画出完整的国画。高其佩早年也用传统的毛笔画过画,但久久未能创造自家的风格,在他发明了指头画后才独创一格,成为指头画的开山鼻祖。高其佩专门从事指画逾50年,他的指画清、奇、简淡、浑厚,而神韵尤在指墨之外,其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扬州八怪”中的李复堂得到他的传授,黄慎、高凤翰等也都受到他画风的薰陶。高其佩晚年,指画已是炉火纯青。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他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三幅细绢画。在其之后,出现不少知名指画家,一个新兴的画派逐渐形成。高其佩弟子传派众多,朱伦瀚、李世倬、付雯等为其中佼佼者。至近代,以指绘画者仍代不乏人,如潘天寿、钱松喦等皆成就突出。从指头画诞生之初到现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华民族处在一系列的反侵略、反殖民主义、反封建压迫等独立运动中,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干扰下,国计民生,革命文艺动荡不安,指头画像微弱的一缕余烬,奄奄一息。于是指头画作家成了凤毛麟角,流传于世的作品更是难得一见。在高其佩的家乡铁岭,指头画销声匿迹了300多年,300多年后,指头画在铁岭似乎再次热了起来。2006年,铁岭指画被确定为辽宁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铁岭还专门设立了“铁岭中国手指画研究院”,以杨一墨为代表的一批指头画家为繁荣指画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指画艺术走出辽宁,跻身国际
指头画现已成为铁岭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铁岭已经成为国内外闻名的指画之乡。作为铁岭指画创作的领军人物,杨一墨曾多次应邀到日本、新加坡和香港举办指头画展览。日本上野公园还辟有“杨一墨指头画展览馆”,陈列其指头画作品几十件。著名书画鉴赏家杨仁恺生前曾赞其为 “在指头画创匠高其佩的故乡,竟于300年后脱颖而出的指头画继承人”。在国内,除了铁岭中国手指画研究院外,还相继成立了中国指头画研究会、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和台湾 “中国指墨艺术学会”等。
指头画作品不仅登上中国艺术的大雅之堂,在国外,除新加坡外,在日本、美国、菲律宾、韩国、朝鲜等国家,也不乏指头画家和研究者。本次展览中除了中国内地指画家的作品外,还展出港澳台地区及日本、新加坡等地指画家的作品。在新加坡以吴在炎为代表的指画艺术得到了传承,吴在炎是国际上公认的指画艺术大师,毕生致力于指画的创作与传播,1966年创办了三一指画会,成为外国第一个研究与发扬指画的团体。早在1954年他就赴英国伦敦办画展,作品全是指画。他的作品也曾在中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展出。2001年8月,90岁高龄的吴在炎重病在身,去世前,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将所存的175幅指画精品全部无偿地捐给辽宁省博物馆。本次展览中观众可以欣赏到吴在炎的经典指画作品。
指画作品的艺术价值
中国指头画的地位与影响已经引起学术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关注,有的美术著述认为指头画应该被视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画派,使之成为学术界和艺术界研究的一个课题。新版《辞海》和《中国美术辞典》等辞书,均有高其佩和指头画条目,并对其给予很高评价。在近年举办的大型书画艺术品拍卖会上,指头画作品频频亮相和成交,其中,1993年翰海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高其佩指头画《松鹰图》,成交价高达120万元人民币,创指头画拍卖成交价的最高纪录。
本次展览是我馆继《丹青之华--近现代十二家绘画大展》后再次与国内多家单位联袂打造的原创类大型书画艺术展览,其中90件/组展品是由外部单位提供,其余所有展品均出自辽博馆藏文物,一方面展现了辽宁作为指头画发源地的地域优势,另一方面加强了国内文博单位的沟通合作,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