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6日,《异趣•同辉——馆藏清代中国外销艺术精品展》在广东省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共分九部分,分别是广绣、广彩、广雕、外销画、外销壁纸、外销银器、外销漆器、外销扇、名片盒,展出外销艺术精品124件/套。这些既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广州本土的审美趣味,又散发着西洋异国情调的中国外销艺术品曾在西方掀起了“中国风”的社会时尚。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汉代以来就是中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枢纽,中国的丝、瓷、茶三大名产和各类工艺美术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传播到海外。清代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后,广东垄断海路中西贸易近一个世纪,是清朝全盛时期世界贸易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外销艺术品的生产基地与中转基地。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中心,大量外销艺术品在广州加工制造并走向世界。这种中心地位并未随着近代中西方冲突而削弱,一直持续繁荣。 清代中国外销艺术品是十八、十九世纪中西海贸背景下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也是广东本土文化与欧洲文化的一次对话。相遇与对话带来了新的审美形式,形成了新的文化趣味,创造了新的时代风尚,给人类文明增添了盎然异趣。
广东省博物馆长期致力于外销艺术品的收藏、展示、研究和保护。馆藏外销艺术品种类齐全,数量众多,质量上乘,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该展览是我馆今年推出的重点原创展览,是五年来馆藏清代外销艺术品征集最新成果的首次集中亮相。广东省博物馆希望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展览,揭示清代中国外销艺术品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借助历史文化的纽带,扩大中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期待中西交流呈现出更和平的互动和双赢的未来。
精品赏析:
清代 象牙透雕徽章纹佛手钮象牙提盒
象牙质,椭圆形,由器盖、盒身、提梁、足四部分组合而成。提盒周身由20片拉丝透雕薄片和40根牙条镶嵌拼接粘合成。帽形盖,顶端素身小盘中立一圆雕佛手盖钮;顶部饰以椭圆形浅浮雕花卉盖面;盖身由此均匀分成六面,牙片均采用透雕拉丝锦地薄意浅浮雕技法,雕饰西洋缠枝花卉,居中处一椭圆形徽章内浅浮雕花体字母,余为圆形开光,内雕山水人物;牙条扁平,饰连珠纹。盒身敞口,直壁,深腹,底承六足;口沿剔地浅浮雕缠枝花卉一周;盒身由六片大小相同的梯形牙片与扁条状连珠纹牙条镶嵌拼接而成;牙片菱形开光内雕山水、花卉纹,四个小圆形开光上下左右对称装饰,花卉纹布满其间;提梁两端圆雕竹节纹,中部雕饰卷草、连珠纹。此提盒通体精镂细刻、刀工纯熟精炼、线条柔畅明快,尤以刻纹如丝、微如毫发的刀锋见其精湛的功力,是清代广东象牙工艺之精品。
清乾隆 广州手绘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该壁纸来自于英国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一座一级历史保护建筑——夏活庄园大宅(Harewood House),它是夏活伯爵拉斯切利斯家族(Lascelles Family)的收藏。据文献记载,亨利•拉斯切利斯是东印度公司商船“约克号”的船长,曾在1741-1748年三次乘“约克号”到访广州,这套壁纸是亨利到访广州时订购的一件物品。该套壁纸虽每幅题材各有不同,但相连起来整个房间可以组成一组完整的水乡稻作、茶叶贸易的广州风土人情写实画面,是当时外销壁纸中的佳作。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套壁纸的购买者及其当时所从事的商贸活动均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它是早期中英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广东省博物馆 黄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