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现代博物馆与辽宁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明清景德镇瓷器真赝对比展》,旨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文物鉴赏知识和促进民间收藏水平的提高。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就已出现原始青瓷,汉代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瓷器制作的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瓷器名窑。这其中享有“中国瓷都”美誉的景德镇,自晋代开始烧制瓷器且窑火延续千年不断。唐代景德镇制瓷开始兴盛,宋元时期景德镇瓷业空前繁荣,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其产品还远销到海外。明清两代,朝廷在景德镇还专设为宫廷烧瓷的御窑厂,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由单一色釉发展到多种色釉,如永乐青花;宣德霁红 ;成化斗彩;永乐薄胎甜白;嘉靖、万历五彩和素三彩等各种瓷器美轮美奂,异彩纷呈。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各种颜色釉瓷器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古代景德镇瓷器发展也达到了鼎盛。
此展的全部实物资料,均出自辽宁师范大学教学实践基地——日升堂,其堂主于德武先生潜心研究古陶瓷10余年,不仅收藏了大量明清以来的景德镇瓷器,而且还遍访历代名窑遗址,搜集整理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名窑瓷片标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此展以表现明清景德镇瓷器为主题,内容分“明代景德镇瓷器”、“清代景德镇瓷器”和“景德镇瓷器真赝对比”三个单元。展出的200余件实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景德镇瓷器的时代风格和艺术成就。与以往同类型展览有所不同,在展示方式上,将不同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与其相对应的古代瓷器碎片标本进行比对,以便人们从中了解景德镇瓷器真赝品之间在器型、胎质、釉色、图案和装饰手法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及风格差异,而这种直观性很强的比对方式,正是古陶瓷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毫无疑问,此展的举办为广大古陶瓷爱好者和民间收藏家提供了一次近距离学习古代陶瓷知识、了解古代瓷器鉴定方法和提高民间收藏水平的交流机会。
大连现代博物馆与辽宁师范大学结为馆校合作关系多年,此次双方首次合作主办专题展览,不仅扩展了新的合作领域,而且对开展学术理论研究、培养专业人才和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