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由台北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深圳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万里江山频入梦——两岸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纪念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新馆)隆重开幕。这是该展览首站展出,直到2014年3月2日结束,此后展览还将赴吉林、四川和台北三地巡展。
张大千先生(1899~1983)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上最具影响力且蜚声中外的国画大师,创作“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造诣精深,艺术风格卓然自立,可谓画坛巨擘,且鉴藏宏富,被徐悲鸿先生赞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无论在他身前或逝后,其充满魅力和传奇色彩的一生及丰富的艺术创作始终是艺术界热门的研究议题,其作品更在中国艺术拍卖市场上屡创佳绩。然而,由于他创作的广度与深度,至今无任何一个展览或研究可以完整地涵盖大千先生的艺术全貌,也因此,大千先生的艺术始终是吸引世人探究不完的丰富宝库。
四川博物院藏所藏大千作品以临摹敦煌壁画最具代表,由大千家属1955年捐赠;吉林省博物馆则有大千早中年绘画作品一百余幅,多是上世纪50年代征集。台北历史博物馆则有大千旅居欧美和台湾地区创作作品150余幅,主要由1970年张大千本人捐赠。深圳博物馆亦收藏有其画作一幅。今年是张大千先生辞世三十周年,为了共同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海峡两岸四家博物馆从各自馆藏的张大千画作中,精心遴选出最能代表其各时期创作风格的精品画作106件(套)予以展示。此次展览共分六个部分,系统展现了张大千先生多元的艺术风貌和极具传奇色彩的创作轨迹。第一部分“初试啼声 崭露头角”,展出张大千年轻时期的多幅画作,此时的画风清丽俊逸,有非常明显的师古痕迹;第二部分“仕女:腕底美妇”,展出张大千人物画中的一个代表性题材——仕女画多帧,其所画仕女丰姿高贵、清雅妆静、各尽其态,特别是受敦煌临摹影响后的作品具有独特的美感和意境;第三部分“敦煌:飞越千古”,展出他中年临摹的敦煌壁画,展现了其画风从清丽秀润到精丽雄浑的变化;第四部分“故乡山水:创作泉源”,展出了他描画的长江、黄山等中国名山大川、自然胜景,凝聚了他关于家乡的美好记忆和情感;第五部分“欧美:天涯游踪”,展出了他旅居巴西和游历欧美期间创作的画作,此阶段他的创作风格由成熟的写意逐渐过渡发展至泼墨泼彩;第六部分“花卉:天地聚精”,展出了他创作的荷花、芍药、梅花等花卉,气势奔放又高雅生动。
为深入开展大千展览教育推广和宣传工作,深圳博物馆将在历史民俗馆(新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包括:邀请台北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巴东主讲《张大千之绘画分期发展与时代艺术成就》(12月28日下午14时),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主讲《张大千与敦煌壁画》(2014年1月11日下午14时),张大千侄孙张之先主讲《张大千的情和义》(2014年2月22日下午14时),举办两场“诗韵丹青”——小小国画家选诗作画亲子活动和多场专家导赏活动等。活动具体信息可通过深圳博物馆网站、微博、微信及中国移动网站等查询。欢迎广大市民观众参观展览和参与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