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铜镜制作精巧,镜身轻薄,弦纹钮,边缘卷起高出镜身,纹饰由主纹、地纹组成,主纹突出,精细繁缛。仪征博物馆藏战国铜镜出土于战国晚期或西汉早期的墓葬中,按主题纹饰有素镜、宽弦纹镜、四叶蟠螭纹镜、蟠螭菱纹镜、禽兽纹镜等,以蟠螭纹镜为多,在扬州地区出土的战国镜中堪称出类拔萃。
唐代铜镜脱离了汉代铜镜的拘谨古朴状态,显示出其流畅华丽之风。形制上除传统的圆形外,还出现了葵花形、菱花形、亚字形等。五代至宋代,铜镜的使用在人们生活中更加普及。这时期不仅官府造镜,私家作坊造镜也非常流行,铜镜更重实用性,而轻装饰性。仪征馆藏唐宋铜镜从形制到纹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铸造工艺精细,纹饰新颖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元明清时期随着玻璃镜的普及,铜镜已渐趋式微。特别是清代,玻璃镜开始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了铜镜。仪征馆藏明代铜镜以仿汉镜为主,反映了当时的尚古之风。
铜镜,融汇生活实用和艺术欣赏于方寸之间,表述人类的艺术想像力和社会文化观念,承载了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光照古今的文化瑰宝。此次推出的“明镜照古今——仪征博物馆藏铜镜特展”,展出仪征博物馆馆藏精品铜镜90余面,大部分为国家珍贵文物,展品时代序列完整,种类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使广大观众朋友们得以欣赏铜镜之精美,领略青铜文化之灿烂,感受中华文明之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