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简介:
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自东汉开始大规模烧陶,清雍正年间开始制造瓷器,有“瓷城”的美誉。清光绪熊希龄等人为了振兴民族瓷业,在清政府的支持下赴日考察,归国后在醴陵创办官立湖南瓷业学堂,次年又成立瓷业公司,创烧出精美的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多种复色材料,以多层次的色阶展现出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将传统的绘画艺术呈现在瓷器上,表现出清雅、温润、素洁之美,赢得中外人士的一致赞誉,曾获得多个博览会大奖。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更是在1915年获得了“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The 1915 Panama 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金奖,响誉全球,从此被国内外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醴陵釉下五彩瓷在20世纪30年代因时局动荡而暂停生产,故传世作品极少。新中国建立后,醴陵釉下五彩瓷恢复生产,并因为其高超的品质、精湛的工艺,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生活用瓷及赠送给外国元首的国礼,获得了“国瓷”的美誉。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手工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展览是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艺术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现,更是弘扬传统文化艺术,加快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步伐的一件盛事。展览中的100件清代醴陵瓷器珍品是从收藏家罗磊光先生珍藏的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收藏家罗磊光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爱好者,他遍寻世界各地二十余年,搜集到三百余件晚清民国年间醴陵釉下五彩瓷精品,数量占全国公立博物馆及社会收藏总数的百分之九十。此展览为你述说醴陵彩瓷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和传承发扬等,向观众展示醴陵彩瓷的独特魅力。
(广东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