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盛大揭牌并对公众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千年大运河流光溢彩,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首次构建起中国南北水运交通的大动脉,实现了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19年,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被列入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规划纲要》,成为洛阳融入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讲好大运河故事的重要载体。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选址于洛河与瀍河交汇处,这里曾是漕运船只北上回洛仓的水上交通要道。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点——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与回洛仓遗址、新潭码头遗址以及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等3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博物馆周边不足4公里的范围内,构成了由地上地下运河相关历史文化遗产支撑的立体展示体系。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占地47.7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包括陈列展览、行政办公、公共休闲、研学会议、文物储藏等功能区。博物馆总体设计理念以体现“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出发点,将隋唐建筑轮廓特征转化为现代建筑屋顶连绵起伏的造型意向,内部通过混凝土拱卷暗示出“运河桥“的元素。建筑材料特别选用改良工艺的唐三彩陶瓷挂板作为室内外主要装饰材料,塑造出浓烈雄浑的“唐瓦”意象。博物馆平面布局由南向北递减过渡,与大运河文化公园营造的园林水系空间相得益彰,整体风格庄重而不乏活力,现代而不失典雅。
“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作为博物馆基本陈列,展陈大纲编制遵循叙事框架和文物梳理两条线索,始终贴合、呼应博物馆建筑设计特色和内部展线设置。展览共分为四大部分,从前到后依次为:“天工国运 一统中华”“千年运河 万物通济”“隋唐盛世 国运繁华”“古今辉映 源远流长”,全面展示了隋唐大运河的兴衰历史故事。
第一部分 天工国运 一统中华,展现隋唐大运河的“诞生”。以大运河的开凿为中心,讲述洛阳的优越地理位置、东都洛阳城的营建、运河的贯通以及运河上的水工技术。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件文物是回洛仓遗址出土的“大业元年”刻铭砖。“大业”即隋炀帝的年号,这一年,东都落成,运河始凿,标定了隋唐大运河的时空起点。
第二部分 千年运河 万物通济,展现隋唐大运河的“运转”。从制度、仓窖、舟船、南北货物四个角度向参观者展现隋唐大运河的管理与使用。镇馆之宝“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在此部分占据最大体量,该船于2013年9月在洛阳偃师首阳山镇被发现,长20米,宽3米,重25吨。沉船位置正处于隋唐大运河的漕渠故道,充分证明了洛阳汉唐漕运体系历经千年而不衰。
第三部分 隋唐盛世 国运繁华,采用场景复原的方式,搭建新潭码头、南市等与大运河直接相关的历史场景,让游客产生一种穿越历史的代入感。同时利用壁画、纱幕投影讲述白居易、义净两位唐代著名人物与洛阳及运河的渊源故事。该部分以一尊通高126厘米的三彩天王俑作为视线焦点,与水韵佛音的陈展主题相契合。天王俑头戴鹖冠,双眼圆瞪,阔鼻,粗眉,表情威武勇猛,是罕见的唐三彩精品。
第四部分 古今辉映 源远流长,通过一段时空隧道将人们从历史拉回现代,讲述中国大运河的申遗之路,通过文字、影片和实物资料激发大众对运河遗产的关注,让更多人加入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队伍中。
除上述四个部分完整勾连起隋唐大运河的千年兴衰,为求达到引人入胜、高潮迭起的观览效果,展线开端和中部专门设置了超大型的展示空间。其中,面积600平方米的序厅作为游客参观前的预热,以大型砂岩浮雕和“人”字形展开的隋唐大运河(动态LED屏幕组合)呈现宏大叙事,让游客不由自主地产生继续探寻的冲动。在二楼紧接第三部分的考古展厅,揭取通济渠汴河故道考古遗址层,平铺在长30米,高10米的展厅墙面,地层从下到上包含了北宋至民国多个朝代的遗物堆积,凝视她犹如一眼千年,是隋唐大运河从盛到衰的不二见证。
博物馆三楼一粒米的漕运之旅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视听体验互动,讲述一粒米从征收、运输至达到洛阳的全过程。展线最后以“城与运”360°环幕影厅作结,视频内容全部采用电脑3D动画,以第一人称视角将隋唐大运河沿线的13个主要城市串联起来,为观众打造出“孤帆远影碧空尽,一船穿越十三城”的沉浸式观展空间。
“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基本陈列共展出精品文物400余件,得到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队、洛阳博物馆等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大部分文物为首次与公众见面。此外,博物馆临时展厅开设的“洛阳考古百年成果展”,通过300余件(套)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阐释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年来,洛阳考古人在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早期国家诞生、民族融合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5000多年的河洛文明观众在这里可以一览无余。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和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重大项目,历时近两年建成开放,为大运河文化遗产搭建了一座全新的保护展示平台,必将成为中原大地上一处新的文化地标,也将为进一步强化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符号、推动国内外运河文化交流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为洛阳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高地贡献重要力量。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