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25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50余件。
“和·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道”意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融洽关系,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展现我国几千年文明所创造出的与“和”密不可分的道家、儒家以及世俗文化,激发观众从传统文化中认知自我、寻找自我、发展自我。从观展体验过程中,展览传达了三个层次的和谐融洽关系: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融洽关系、文物之间的相互融洽关系、观众与展览之间的融洽关系。整个展览的氛围也是一团和气,和合共生。
一、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谐的核心概念。儒家认为,天是道德观念与原则的本源,而为人之道亦是人性固有的,所以天人合一是自然的、不自觉的合一。道家主张,天是自然,人也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天人本是一体的。所以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找到了认知自然的方法,并能与之和谐相处。
第一部分讲的是人和宇宙、自然、动物的关系,也阐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第一部分是用相对单一的形象,反映主题所需要的图案。
二、 阴阳和合
第二部分为“阴阳和合”,用中国古代传统的辩证法,讲述阴阳调和、琴瑟和鸣、鸳鸯戏水等相合相成理念。第二部分是用成对匹配的方式,让文物具有相互关系——龙凤、男女、榫卯,用相对辩证的对应关系,使组合的文物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和和美美
分祥、和、喜、福四个组合,讲述吉祥和谐、圆满幸福的生活真理。第三部分则是中华“和合”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集大成,也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道,如人生四喜之洞房花烛、金榜题名,如祥和幸福之三羊开泰、花好月圆,最后以一个公众参与的“大团圆”结尾。
结语:
展览用文物的相互关系打造的七组“文化景观”,让观众“穿越”到古代与真正的与此情此景交融。不仅如此,展览还同步推出APP、网上虚拟展、文创产品的开发、主题活动的延展,给观众参观之余带来了更多惊喜和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