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展览与活动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山河新貌——傅抱石写生山水专题展

发布日期:2016-04-12

  展览介绍:

  在中国绘画史中,“写生”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传世文献看,“写生”最早见于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记》,,其习惯称谓主要是指花卉草虫这类绘画作品及画法,其往往与“临摹”相对,指不赖粉本而直接描绘自然景物,即所谓的“师造化”。20世纪以来,西学东渐,西方美术观念传入中国,以东西方文化交融为特征的新美术运动渐次展开,传统绘画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人们提倡以西方写实之法改造中国画,写生作为一种训练手段渐入人心。

 

 

  1949年10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悠久的山水画传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中国画如何改造,如何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政权后文艺建设首先面临的关键问题。1954年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山水画创作问题座谈会,确定了“中国画写生”的创作途径,以期突破古人的笔墨章法,创作出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写生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的潮流,画家们希望通过写生以提高绘画技法、体验现实生活,收集创作素材,从而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与风格,甚而期望由此改变中国画面貌。

  作为20世纪最为知名的美术家之一,傅抱石晚年紧跟时代,结合生活,领悟传统,大胆革新,以“思想变了,笔墨不能不变”的重要论述,引领当年中国画的发展潮流。他以敏锐的思想把握时代脉搏,以开阔的胸襟汲取西方艺术特长,赋予中国画新内容、新笔墨、新思想、新境界,成为新中国画的杰出代表。

 

 

  自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南京写生、1959年的韶山写生、1960年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1961年的东北写生、1963年的浙江写生、1965年的江西写生等系列写生活动,傅抱石对中国画写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经验。他将已有的知识逐渐付诸实施于新鲜感受中,传统笔墨适时地在新的景致和新的社会要求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与淋漓尽致的发挥,充分反映了他在形式探索方面的收获。而且,他颇有心得地提出了中国画写生“游、悟、记、写”的四字诀,在方法论上形成了相当的示范意义。

  通过韶山写生、二万三千里壮游写生、东北写生等活动,傅抱石充分展示出了在新题材开拓方面的巨大成就,从笔墨表现到形式构成都显示了他对传统笔墨形式的突破与创新,生动地呈现出他在形式探索方面的诸多收获,成为他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绘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作品近400件,尤以1950年代以来所作的写生山水最为突出,策划“山河新貌:傅抱石写生山水专题展”,以时间为序,逐一介绍傅抱石数次重要的写生活动,以具体作品为例引申出傅抱石写生与创作的呼应问题,阐释他在政治规约下的抉择,探讨他在政治条件下做出的图式、趣味上的各种变革与转变,总结其写生创作观念,亦希望对当下的中国山水画创作提供启迪。

  展品介绍:

《雨花台第二泉》
《雨花台第二泉》
《韶峰耸翠》
《韶峰耸翠》
《漫游太华》
《漫游太华》
《煤都一瞥》
《煤都一瞥》
《富春晓色》
《富春晓色》
《长征第一山》
《长征第一山》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