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故宫博物院、湖南省文化厅主办,中共醴陵市委、醴陵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开幕。
作为全国著名的“瓷城”和主要陶瓷产区之一,醴陵陶瓷生产绵延千年、生生不息,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东汉就开始制陶,宋代开始制瓷,到清代,作坊转入工业化生产。1905年,清末民初湖南籍教育家,著名人物熊希龄胸怀实业救国之志,在醴陵“立学堂、设公司”,引进先进设备,培养技术人才,振兴醴陵瓷业,于1908年突破釉下单彩的传统技艺,创烧出举世闻名的高温釉下五彩瓷,开创了中国陶瓷史的新纪元。
醴陵高温釉下五彩瓷是一种运用红、绿、蓝、黄、黑五种原色料(故称五彩),按独特生产工艺制作而成的高质量彩绘瓷,采用“三次烧成”法,其成品耐磨损、耐酸碱腐蚀,不退色,不含铅、镉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吕成龙说,醴陵瓷最大的特点在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树立了创新的榜样,突破高温釉下单彩、两彩、三彩等传统技艺的局限,成功创烧出了釉下绿和釉下黄。
本次展览以醴陵陶瓷历史为主线,以醴陵釉下五彩瓷为主题,分 “千年窑火” “横空出世” “当代国瓷” “文化新瓷”等4个部分,介绍了醴陵悠久的陶瓷历史,展示了百年来釉下五彩瓷独特的艺术魅力,彰显了釉下五彩瓷的艺术价值。展览开幕当天,主办方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故宫博物院举办“传承·创新——醴陵釉下五彩瓷学术研讨会”,共同研讨醴陵釉下五彩瓷在陶瓷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醴陵陶瓷的创新发展。
据悉,这是醴陵瓷器首次在故宫展出。展览为期两个月,不单独售票,凭故宫门票入院后免费参观。
(转载自中国文物信息网 201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