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博乐园”是长沙市博物馆专为青少年打造的教育品牌,旨在丰富青少年的暑期文化体验,促进其快乐学习与健康成长。2012年首次推出便大受欢迎,吸引了来自四十余所学校的近两百名中小学生参与。2013年“博乐园”进一步丰富升级,举办更多传统文化项目,并针对小学、中学群体分别推出趣味文化体验活动和志愿服务与寻访等参与机会,让青少年收获到学习、行动与探知的乐趣,让博物馆成为其暑期实践园地。
一、 趣味文化与教育活动,小学生们快乐学习
小学生是暑期博物馆最活跃的群体,也是博乐园的重点服务对象。正如“汉字玩国”指导老师长沙市书协副主席张双锡先生所说:“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应该提供机会让孩子们‘玩’文化,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乐趣”。博乐园特别为小学生设计的趣味编织、汉字玩国、长沙故事会、“发现•清水塘”趣味参观等活动均让孩子们在参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亲近传统文化。
认识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编织工艺类型和基本技法,亲手选择各色卡纸,构思、剪裁、经纬交织成活泼可爱的小鱼,或色彩鲜艳的纸垫;
学习汉字的历史与演变,临摹十二生肖的金文体,一边看来一边猜,一边画来一边写,写图画字,玩得不亦乐乎;
听长沙小吃臭豆腐的故事,回答问题赢“最香”的臭豆腐。不管之前怎么害羞,怎么小声音,在长沙故事会的舞台上总有自己的方式向大家讲述最爱的长沙老故事;
跟家长来到长沙市博物馆清水塘馆区参观的小学生在“发现•清水塘”活动中遇到了自己的向导。导览单上设计了参观目标、历史背景、特别问题,将大家的眼睛一一带到馆内的景点,并激发小学生的思路,引导其记录参观过程中自己的感想、发现与疑问。参观不再是那么简单的“路过”、“拍照”,而是个人的“发现之旅”!
动手制作、听故事与问答、讲述演绎、引导式参观等这些互动性强的方式,深受孩子们喜欢,也让他们受益匪浅。趣味编织活动中,他们在作品中编入了自己的创意、耐心和专心;在汉字玩国里学生们体验到中华汉字文化的魅力;长沙故事会的“小长沙”们在活动中不仅收获了勇气、分享和改变的快乐,还生平第一次听说了身边的长沙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老故事。一周后,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小学生还特别与长沙故事会的“故事大王”们同台分享故事;“发现•清水塘”导览单上记录了学生们参观中的各种发现与疑问。
7月6日至8月25日,“发现•清水塘”活动发放出1600多张导览单。暑假第一个星期,各项趣味文化活动名额即已报满。最终150余名小学生参加了趣味编织、汉字玩国及长沙故事会等其他几项趣味文化活动。
二、志愿服务与寻访活动,中学生们快乐行动
学习任务紧张,来博物馆不多的中学生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渴望在暑期了解周围的世界,走向社会,锻炼自己。暑期博乐园向中学生们推出了青年毛泽东长沙求学足迹之旅、《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的故事》讲座和中学生志愿讲解培训班,让他们“动”起来。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一位伟人?他如何成为一位伟人?青年毛泽东长沙求学足迹之旅及《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的故事》讲座以一种平实的方式让中学生了解毛泽东的青年求学时代。寻访活动由长沙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周英女士带队,顺着当年毛泽东的求学足迹,将景点中的历史故事一一呈现:青年毛泽东自学的前湖南省立图书馆(今定王台长沙市图书馆所在地)、与同学聚会讨论的地点爱晚亭及他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旧址、清水塘长沙市博物馆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碑廊展露求学心迹的诗词、对联作品••••••可能学生们多次经过爱晚亭与定王台长沙市图书馆,单不少学生确是第一次了解到这些地方的独特背景。讲座围绕青少年求学中的多个面向,以讲授和自我比照的方式,让青少年朋友深入了解毛泽东的求学故事。在场听众都收到博物馆精心设计的两张活动单,一是“毛泽东的求学生涯小结”,上面写有毛泽东的出生时间、启蒙时间与学校、历次上过的学校、偶像与良师益友、学习方法、阅读书目、求学目的等。另一张是“我的求学生涯小结”空白纸。学生认真思索自己的学习经历与成果,并与青年毛泽东的求学生涯逐一比对。两个不同年代的青年学子,在学习上的不同经历比较,带来非常有意思的思考。同学们的求学目的有着更多的个人化色彩,也有这个阶段必然的“不明晰”。比较的目的不是为了让青年一代学子们成为这个时代的毛泽东,而只是让大家了解他们的学习与成长经历会影响到未来的自己!这两个活动让青少年初步了解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与其求学精神,虽然不一定能够通过活动完全构建出对毛泽东未来人生与其求学时代的直接联系,但已经引发大家思考自己的学习生活。
暑期长沙市一中19名高中生在博物馆度过了充实的讲解培训与服务。他们中有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也有成绩追赶者,有博物馆发烧友,也有从未来过长沙市博物馆的学生(长沙市一中与长沙市博物馆距离不足百米)。经过半个月的系统培训与严格考核,同学们在兴奋与紧张中走上了志愿讲解服务的岗位。累计来馆服务65人次,为观众讲解160多批次,受到听众好评。这次活动由长沙市一中“心飞扬”公益实践协会发起,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好几位学生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冒着酷暑坚持参加完所有培训与服务。在收到的活动评估表中,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喜欢这次实践活动:“快乐”、“兴奋”、“新鲜”、“真实”、 “满足” 、“博大精深”等是同学们最真切的表达。在评估中参与者们提到这次实践使自己受益很多,认识了很多朋友,锻炼了胆量,提高了沟通能力,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愿意继续担任志愿者这一工作。在博物馆看来,跟大家的学习成绩没有关系,能够坚持完成所有的培训、考核与服务,尝试带有“标准化”的角色,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讲解培训班的同学们还对博物馆如何服务与中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看法。以讲解岗位学习与体验的方式接触博物馆文化,受到高中生们的认可。
还有中学生以资料清理、保洁、引导等方式参加博物馆开放的短期实践工作。共有约150名中学生参加了以上实践活动,其中参加志愿服务人员达86人。
三、实地调研与采访活动,大学生快乐探知
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们有了更深的思考与更强的行动力。暑期实践以实地调研与采访更为突出。
2013年暑假期间,长沙市博物馆接待了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实践团队的调研与采访活动。学生们将博物馆、城市文化、红色历史等列入自己的课题,实地了解,深入探究。长沙市博物馆欢迎大学生们对博物馆领域,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努力对接好实践活动,希望让他们有所收获,希望博物馆走向更多的大学生群体,也希望在大学生们的探究中窥视自身的地位与形象,做好文化使者与文化家园的角色。
8月20日,《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展览开幕,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学生。据统计,暑假期间长沙市博物馆未成年参观人数接近九千人次(大学生未能统计具体数字)。不少学生以参观展览与景点的方式拓展视野,增强文化素养。
暑期博乐园得到了家长、长沙市中小学、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周边社区、媒体的关注与支持。他们以各种方式拉近青少年与博物馆的距离。在暑期活动中,我们高兴地看到了学生、家长、学校等各界对博物馆领域的关注和需求,优质展览、趣味文化活动、角色体验、志愿服务、实地调研等都是博物馆所能提供的资源与服务机会。作为城市历史文化中心,长沙市博物馆深深意识到自身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接中的特殊角色,意识到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将努力把暑期博乐园营造为青少年的实践平台,成长的园地。
(长沙市博物馆开放管理部 刘晴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