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25日,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十三次年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本届年会由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湖南省文物局举办,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大会共有来自湖北、河南、安徽、重庆、北京、湖南等10多个省市的逾160位代表参加。
年会公布了湖北随州叶家山曾侯墓地考古发掘、随州文峰塔墓地的发掘、大冶铜绿山的考古发掘、河南信阳地区先秦城址考古学调查、南阳市夏响铺鄂国贵族墓地发掘、安徽固镇谷阳城遗址发掘、浙江安吉上马山楚式土墩墓的发掘及研究、湖北宜昌万福垴周代遗址考古调查、荆州八岭山冯家冢与平头冢楚墓的发掘等10处最新成果。这些楚文化考古新发现,涉及不少楚文化研究的重点或热点问题,有力推动了先秦史或先秦地域文化,尤其是楚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值得重视的是,在公布的10项最新发掘中,湖北省独占5项,由湖北省博物馆、考古所主持发掘的有4项,充分体现了湖北的文化灿烂与湖北省博物馆、考古所的工作成绩。
24日,代表们分别就楚文化考古学研究、出土文献研究、楚文化综合研究方面加以讨论,并推选代表进行了发言与总结。
闭幕式上,方勤馆长对大会做了总结。他说,本届年会不仅学者人数空前,而且年龄结构合理;不仅公布了大量珍贵的考古资料,而且也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取得了若干重要成果;不仅修改通过了新章程,而且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了学会的新老交替。在楚学研究以及楚文化研究会后期的工作上,方勤馆长也进行了前瞻。他建议楚文化研究会组织陕西过凤楼、河南淅川、湖北辽瓦店子、万福垴等处的资料,做早期楚文化的综合研究;结合出土简帛与铜器铭文,做楚国都城的综合研究;结合南阳盆地、随枣走廊、江汉平原、鄂东南等片区的资料,做“江汉之阴阳”的综合研究;以湘鄂豫皖四省为中心,联合江浙、云贵、两广、晋鲁等地的材料,做楚文化流变的研究。
作为楚文化研究会的秘书处所在地,湖北省博物馆、考古所自1981年学会成立以来,在楚文化考古与研究方面不遗余力,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湖北省博物馆 杨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