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省会节日期间文化活动,喜迎2016丙申猴年新春佳节,河北博物院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与社会各界观众朋友欢天喜地过大年。
一、博物院南区《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北朝壁画》、《名窑名瓷》、《曲阳石雕》等8个常设展览将继续对外开放,展出文物近5000件(套),展现了河北历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
《石器时代的河北》展览,分为“旧石器时代的泥河湾”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两部分,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模型及复原景观,生动再现了河北石器时代的历史。
《河北商代文明》展览,通过铜铸文明、中国最早的实物酒曲等11个单元,展现了河北商代先民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明和商代河北的社会风貌。
《慷慨悲歌——燕赵故事》展览,分为《燕国故事》、《赵国故事》两个展厅, 通过众多文物、图表、大型绘画、多媒体展示手段等,全面展现战国时期燕赵两国可歌可泣的历史文化,体现河北慷慨豪爽、诚信忠义地方风骨的形成脉络。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览,分“古国风貌”、“王室宝藏”两个展厅,展示战国时期中山国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中山国遗址出土的众多精美文物,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战国中山国的总体风貌。其中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底座、银首人俑铜灯、错银双翼神兽等文物造型奇特,工艺精湛,在战国出土文物中绝无仅有,独树一帜。
《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览,分为南、北两个展厅,由“惊天发现”、“陵山古墓、“刘胜其人、“棺具”、“金缕玉衣”、“玉器”“车马”、“帷帐”等21个专题组成,全方位地展示了满城汉墓这一我国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的全貌。其中,闻名遐迩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国宝都出自其中。陈列还设置自助学习区,通过触摸屏的形式,向读者介绍“满城汉墓文物之‘最’”、“灯具铭文释读”、“汉代人的饮食”等内容。还准备了8部满城汉墓的专题片,供观众选看。
《北朝壁画》展览,展示我省发掘出土的北朝壁画部分精品,还有数十件北朝时期的陶俑、镇墓兽等文物,以及按原件绘制的临摹品,代表了北朝时期壁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名窑名瓷》展览,分北朝瓷器、邢窑瓷器、定窑瓷器、磁州窑瓷器、井陉窑瓷器、元瓷遗珍及明清官窑精品等七个单元,集中展示了河北古代名窑瓷器和馆藏名瓷。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等11件元青花瓷。
《曲阳石雕》展览,主要展示从西汉、北朝到隋唐、元明清等朝代各种类型的曲阳石雕作品。
二、博物院北区除继续开放《抗日烽火——英雄河北》常设展览、《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河北档案文献展》、《千古文明开涿鹿——中华三祖文化展》、《沃土神韵——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摄影大展》展览外,还将举办《经典传承七十年——“白毛女”主题收藏展》、《申猴朝岁——丙申新春猴文物图片联展》临时展览。
《经典传承七十年——“白毛女”主题收藏展》展览,将1月29日对外展出。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在那个历史年代,《白毛女》以巨大的社会动员力和影响力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紧跟共产党,反抗剥削、反抗压迫,追求光明、追求解放,并取得最终的胜利。70年来,《白毛女》以惊人的艺术魅力,被改编成电影、芭蕾舞剧、地方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大地掀起一片狂澜。2015年,新排歌剧《白毛女》在全国巡演,观众反响热烈,社会效应轰动。以此为契机,我们与中国“白毛女”收藏第一人——牛双跃先生合作推出这个主题收藏展。该展展示面积600余平方米,展出《白毛女》剧本、宣传资料、艺术作品、生活用品500余件,珍贵照片50余张,还开辟了视频观看区和音频试听区,供观众欣赏。展览全方位展示了《白毛女》自诞生以来近七十年灿烂辉煌的历程。
《申猴朝岁——丙申新春猴文物图片联展》展览,于1月31日对外展出,展期3个月,由中国文物报社联合河北博物院等国内14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展览同时在14座城市同步推出。该展览荟集200多幅文物图片,阐述了猿猴的自然属性 ,人与猿猴同为灵长的亲缘关系,以及猿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沃土神韵——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摄影大展》展览,已于1月26日对外展出,将于2月28日结束。该展由河北省文化厅主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民俗摄影协会、河北博物院承办,展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传承人的人物及环境影像500余幅。
《抗日烽火——英雄河北》常设展览,内容包括烽火狼烟、日军暴行、河北敌后抗战和伟大胜利等四个单元,展示面积1300平方米,展出文物240余件,历史图片350余幅,以文物史料讲述抗战历史,以大量真实的历史图片再现当年的史实,同时运用复原场景、雕塑、三维动画短片、多媒体互动等辅助艺术形式,展示了八年抗战期间河北军民的斗争史实。
《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河北档案文献展》展览,是河北博物院联合河北省档案局(馆)共同举办的临时展览,展示面积600平方米,分同仇敌忾保卫中华等八个单元,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党建、日军暴行、胜利与贡献等方面展出反映抗战历史的各类档案、文献资料480余件。
《千古文明开涿鹿——中华三祖文化展》展览,分“三祖的族源与迁徙”等六部分内容,通过展出文物复制品30余件,历史图片200余幅,并以复原场景、三维动画短片、多媒体互动等辅助形式,生动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大团结、大联盟的辉煌文明史,传承了中华三祖文化“和谐、团结、统一”的基本理念,弘扬了“血脉同根、文化同源、民族同心”的文化内涵。
三、河北博物院还将开展“文博讲坛”公益讲座、“快乐学堂·节庆年俗喜乐汇”系列活动、“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第17期“小小美术家 快乐临壁画”及“贺猴年新春 送吉庆春联”、“民间工艺面对面”、“巧手做吉猴 快乐迎新春”、“猴年新春乐”、“猴年新春礼”等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
(一)“文博讲坛”公益讲座,1月31日(腊月二十二)将推出“明清时期各类家具不同特点和时代风格(下)”讲座;2月 14日(农历正月除七)将播放纪录片《中国考古大发现》;2月21日、28日将分别推出“中国书画鉴赏——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方法”、“中国书画鉴赏——甲骨文、金文”讲座。
(二)“快乐学堂·节庆年俗喜乐汇”系列活动,时间为2月6日—3月5日,将推出“欢天喜地迎小年”、“欢欢喜喜贴春联”、“合家欢乐包饺子”、“吉祥如意剪窗花”、“正月十五闹元宵”、“高高兴兴猜灯谜”、“祈福迎新说年画”、“吉星高照龙抬头”等活动,让小朋友们感受热闹欢乐的节日氛围。
(三)“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趣味参观活动,时间为2月8日—14日,每天下午3:00,选取展览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物造型文物,将展厅讲解、提问互动、趣味学习卡填写等方式结合起来,将古老的文物演绎得生动活泼,让小朋友们在快乐中欣赏文物、感受参观博物馆的乐趣。
(四)第17期“小小美术家 快乐临壁画”活动,时间为2月9日—21日,以《北朝壁画》展览为依托,采取现场参观与美术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现场临摹,提高小朋友们的绘画能力及对艺术的感受力。
(五)“贺猴年新春 送吉庆春联”活动,时间为1月30日上午10:00—11:30,邀请书法名家免费书赠观众春联。
(六)“民间工艺面对面”活动,时间为1月30日、31日,每天10:00—16:00,邀请剪纸、年画、面塑、糖画、糖人、木偶、彩线编织等多位民间艺术家现场展示手工绝活。
(七)“巧手做吉猴 快乐迎新春”活动,时间为1月31日上午10:00—11:30,邀请剪纸艺术家等现场演示制作猴子造型的剪纸,届时部分剪纸样品将向现场观众免费发放;由面塑艺术家带领孩子们制作猴子造型的面塑。
(八)“猴年新春乐”活动,时间为2月8日—10日,每天上午10:00—11:30,内容包括讲述“年”的起源及习俗,邀请现场观众共同绘制“百猴迎春长卷”;讲述“猴”的吉祥寓意,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玩竞猜,进行有奖问答;带领小朋友们欣赏猴子造型的精美文物,观看皮影戏《三打白骨精》,并利用道具进行“孙悟空”模仿表演。
(九)“猴年新春礼”活动,时间为2月8日—13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六),每天开馆后的前50名猴属相观众,凭本人身份证可获取纪念品一份。
河北博物院春节期间实行免费开放,2月7日(农历除夕)闭馆一天,2月8日至13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六)正常开放,开放时间为9:00—17:00,16:00停止领票。公众需持有效证件到新馆南门或老馆北门领票处均可换取门票,了解具体展览及教育活动安排、报名参与等信息,可登录河北博物院官方网站(www.hebeimuseum.org)、官方微信、“文博讲坛”QQ群(238545706)、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127223118)或拨打电话86062086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