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月15日、16日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深刻博物馆举办两场“中美博物馆领导力圆桌会议”后,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李金光与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总监兼首席策展人大卫·普利兹克于3月19日在芝加哥正式签署《关于在博物馆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作为本次普利兹克中美博物馆高级人员对话和交流活动的最后一项重要活动,中美博物馆研讨会也于当天在美国菲尔德博物馆隆重召开,中美文博界50余位代表齐聚芝加哥,围绕“现在/未来:共同作用”主题深度研讨。
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总监兼首席策展人大卫·普利兹克主持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大卫回溯了普利兹克家族及其基金会致力于中美博物馆及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历史,倡导中美博物馆界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建立信任与合作,开启中美博物馆合作的新篇章。
中国驻美国芝加哥领事馆总领事王保东为活动致辞。他指出本次活动是近年来中美博物馆界合作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研讨活动,对共商未来互利合作事宜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促进中美人文交流发挥积极影响。
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李金光致辞,并做题为“中国博物馆概览及发展态势”的主旨报告。他从博物馆数量、类型,文博行业制度建设、资金保障,以及博物馆评估标准及管理等几个方面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国博物馆的整体情况。他表示本次研讨会将为中美文博界产生共识,寻找共同合作基点提供契机。
美国菲尔德博物馆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权艾克以“创新博物馆营收:在当下不断变幻的经济形势中发挥最大的影响力”的主旨演讲。作为腾博基金国际访问学者项目导师,菲尔德博物馆展览内容创意总监马特·马特库克以美国首个腾博国际访问学者项目的指导实践为例,分享了经验做法,并对此项目促进中美文博界人文交流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
开幕式后,围绕“全球化时代博物馆的合作:机遇与挑战”“在东方和西方展示亚洲的艺术与文化”“艺术与考古藏品的研究与展览:博物馆与学术界的合作”“人工智能,新数字时代:重塑博物馆的未来”四个主题,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宝尔博物馆、底特律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故宫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山东博物馆、湖南博物院、四川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敦煌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等机构的资深馆长、专家、学者分享了博物馆的事业发展、学术成果和实践案例。
经过一天的思想碰撞,活动圆满结束。闭幕致辞环节,主办方邀请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巫鸿做主旨发言。
许杰以“雪中送炭:逆境时局中艺术展览作为文化外交的意义“为题,回溯了1974年以来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致力于美中文化交流所做的中国展览项目,重点介绍了自2008年以来该馆在促进中美人文交流磋商所举办的大型中国文化主题展,探讨了逆境时局中艺术展览在中美文化外交中的意义与价值。
巫鸿从学术研究的视角,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历程与中外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做题为“加深博物馆与艺术史合作”的主旨发言。他从国际合作视角提出加深博物馆与艺术史合作的三个方向,即“拉近博物馆学与艺术史的关系,探索传统与当代艺术的互动,构建全球艺术史的展览”,实现当代与传统艺术的对话,推动学术与文化的交流。
此次活动是中国博物馆协会与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在双方签署《关于在博物馆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之下共同主办的第一个项目。接下来,双方将继续完善组织间交流合作机制,以两国人文交流为契机,深入推进中美文化领域多层次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