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与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普利兹克中美博物馆高级人员对话与交流项目”在美国纽约正式拉开帷幕。该项目旨在落实双方即将签署的合作备忘录,通过高层对话、学术研讨与实地参访,深化中美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展览策划及学术研究等领域的系统性合作,标志着两国文博机构机制化协作迈入新阶段。
首场圆桌会议 聚焦全球化合作与文明互鉴
作为项目首场活动,“中美博物馆领导力圆桌会议”于3月15日在哥伦比亚大学召开,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博物馆:合作与交流”。这一主题深刻体现了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合作与交流推动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同时,呼应了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中国博协秘书长李金光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文博事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以及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的博物馆国际合作成果,他指出,此次项目是中美文博领域深化互信、共谋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共同探索全球博物馆合作新模式、新路径的新篇章。
主旨发言 实践案例与未来愿景
中方代表团由10余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及文博机构代表组成,围绕文物保护、地域文化传播等议题展开分享。中国博协副理事长、山西博物院院长王晓毅解析壁画保护技术创新与展览转化案例;山东博物馆馆长刘延常以齐鲁考古发现为例,阐释地域文明与国际交流的联动效应;四川博物院书记向和频系统介绍“三星堆”“金沙”等IP的海外推广计划;湖南博物院副院长金樊总结学术研究与跨国展览的实践经验。美方代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席何慕文(Dr. Maxwell K.Hearn)、中国绘画策展人史耀华(Dr. Joseph Scheier-Dolber)以及两位中国艺术策展人孙志新、陆鹏亮详细介绍了中美联合策展案例(如最新开幕的中国青铜器主题展览)及未来合作方向。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艺术史副教授徐津主持会议,并分享了该校中国文物研究项目进展。
对话环节 机遇与展望
在对话环节,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总监兼首席策展人大卫·普利兹克、龙门石窟研究院书记余杰、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路智勇、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刚就各自所在机构概况与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中美博物馆、基金会未来合作与交流提出了展望。哥伦比亚大学艺术中心主任马修威(Dr. Matthew P. McKelway)作总结致辞,期待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依托,进一步推动中美文博领域深度联动。本次会议也吸引了许多哥大的师生慕名前来旁听,大家在现场积极讨论、气氛热烈,凸显了中美文博交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后续活动 深化合作机制
“普利兹克中美博物馆高级人员对话与交流项目”还将于3月16日在纽约深刻博物馆聚焦“中国艺术与考古藏品研究:博物馆与学术界的合作”举办第二场圆桌会议;3月19日转赴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举行馆长论坛及对话活动。
此次合作是中美文博领域长期互动的延续,2024年11月,中国博协理事长刘曙光代表博协与基金会大卫·普利兹克达成共识,通过“腾博学者访学计划”等推动人才共育与学术共研,双方机构也即将在芝加哥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博物馆交流必将为促进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