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巴黎的装饰艺术博览会是一次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彼时,近代科学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多个领域业已显现出了巨大的力量,然而在日常生活的世界里如何体现和呼应时代的进步?装饰艺术运动即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装饰”在此不是涂脂抹粉的美化和矫饰,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花边,而是对新阶段形式语言的探索和应用。风云际会之下,此时的巴黎毫无疑问是世界的文化中心和全球语境中的“首都”,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风云人物和青年学子。
本次展览的五位艺术家庞薰琹、雷圭元、郑可、吴冠中、常沙娜,在风涌而起的现代思想与艺术变革之感召下,或赴法留学,或在法生活与成长。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辈先生们的学术理想和学术思想,通过著述、设计和教学等多种形式传授给不断后来的学生们,并进而提升社会大众的生活品质,服务于国家的重大项目和经济民生的需要,以代代相传的方式形成了一批批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优秀成果,塑造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弘扬了新时代的文化精神。前辈们的理想和精神始终是这所学院的精神血脉和学术底色。这是在中法建交60年之际,我们推出此展览的意义所在。
庞薰琹是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者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开创者。20世纪二十年代,他留学法国,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并将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植入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研究。他是新中国第一所高等艺术设计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本单元主要展示庞薰琹在中国历代装饰艺术研究方面的成就,展览作品包括始于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历代装饰纹样研究手稿、《中国图案集》,以及以传统装饰纹样为设计元素的《工艺美术集》,体现了他立足于传统装饰纹样研究的现代转换,并以此开拓中国现代艺术的新道路。
雷圭元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与设计实践的先行者,亦是民国时期唯一的设计院校——四川省立艺专、新中国第一所设计高等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早年留学法国,关注法国装饰艺术运动,学习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他在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下,“古今中外,以我为主”,融合教学、研究、实践,开创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现代图案学体系。本单元展示实物、设计稿和档案、手稿、照片等百余件展品,并以典型案例分析中法设计的借鉴融合、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
郑可是雕塑家、设计师、工艺家,更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开创者与艺科融合的引领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法国。七年间广泛而深入地学习雕塑、实用美术和工业设计。他是现代主义设计和美术在中国的积极传播者、开拓者,较早系统引介、深入研究外国现代设计教育体系;长期致力于推进中国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立体造型专业的发展与创新。郑可是中央工艺美院陶瓷雕塑、金属工艺、工业设计、立体造型等专业的主要创建者。本单元展示近百件设计作品文献、设计教育手稿、档案、图书、照片等,并以图表系统梳理郑可先生兼具开拓性与引领性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吴冠中是杰出的“人民艺术家”,他志在用艺术造一座连通东方和西方、人民和专家、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桥。20世纪40年代,他留学法国,坚持融汇中西艺术,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中国画现代化”探索。他走遍祖国山河,深入自然进行写生创作。在艰苦卓绝的艺术实践基础上,他提出的抽象美、形式美,“风筝不断线”,艺术审美的雅与俗,以及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等艺术思想,深入人心,影响深远。吴冠中1964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他一生践行美育,倡导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创新,在清华大学设立 “吴冠中科学与艺术创新奖学基金”,鼓励面向末来的创新人才培养。本单元以“东寻西找”、“沧桑入画”为主题,展现他融汇中西的艺术创作特点,以及心物交融、“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艺术世界。
常沙娜是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家、图案学家、艺术教育家和设计家,不仅在敦煌艺术的研究和传承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将敦煌美学融入现代设计,并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致力于图案设计传承。她曾谈到上图案课的时候主要把握两个方面:“民族的传统和生活的自然。因为装饰艺术的来源一是传统表现的形式,二是百花齐放的大自然。”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常沙娜任教于染织美术系,并于1983-1998年任院长,构建起敦煌图案传承为代表的染织图案教学体系,培养了大批设计与教学人才,为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次展览收录了常沙娜对传统的研究、对自然的写生,以及基于传统与自然而创作的装饰风格独特的经典艺术设计作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